
我对新市一绝——故乡的木制秤有着深深的眷念。上世纪六、七、八十年代,手工钉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伴我走过漫漫人生,那个年代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二三条木制秤,小秤大秤盘秤,一条小小的木制秤温馨了我们的生活,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乐!
9月的一个下午,我怀着一种仰慕的心情,专程到横街黄家大屋拜访了新市古街著名的钉秤达人——陈柏生师傅。陈先生虽年近花甲,但精神饱满,容光焕发,腼腆的微笑间透出手艺人的热情和干练,我走进他的作坊里,只见陈师傅正在全神贯注地用锯子锯树料,我不便打扰便在铺屋内观察。
老陈住在大屋临街的一间,屋内放着斧头,锯子、竹尺、刨子、木钻等工具,还有长短不一的杂树条,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制作完毕的新秤,琳琅满目,熠熠生辉,大屋已有100多年历史,天井、走廊、木门,10多块白石礅支撑着10多根圆形木柱,黄家大屋虽然破落,历尽沧桑,依然古色古香,见证着当年的繁华与热闹。陈师傅告诉我,他从小家庭贫穷,为了生计,他跟父亲学习钉秤手艺。父亲是衡耒一带少有名气的秤师,新市街长长的青石板街上,乡村古亭驿道边,常年累月有他们父子两爬山涉水的娇健的身影,那绵长清脆的“钉秤!钉秤啊!”的吆喝声,常常响彻大街小巷。陈师傅聪颖好学,刻苦耐劳,很快就掌握了钉秤的诀窍,他钉过称几百斤的大秤,也钉过几两的药盘秤,最长的有6尺,最短的只有1尺多,他的技艺炉火纯青,经过他精心制作的秤美观、准确耐用,在衡耒城乡颇受欢迎。我家至今还有他的“杰作”。再后来,他在新市及衡南的业务越来越大,便在新市黄家大屋,买下门面定居。
一杆小小的木制秤看似简单,却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,还要精通木工、数学、美术方面的知识,缺一不可。谈起制作流程,陈师傅娓娓而谈,如数家珍。他说,做秤如做人,只有把握质量关,货真价实,准确无误,诚信公正,老少无欺,顾客才会上门。
他把一张便笺交给我,上面写有钉秤的8道工序:一选木材;二刨杆;三包头尾;四装零件;五过安码;六钉星;七加色;八打磨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购买手秤的人越来越少了,再没有当年的门庭若市,现在青年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,只怕真的有一天会消失,为了弥补业务的不足,陈师傅妻子在紫云路口经营烟花爆竹,他自己在钉秤作坊里加工钉秤,增设补铝锅项目,还有香烟。
我依依不舍地走出秤坊,心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,很多凄美的东西堆积在脑海里,久久不能忘怀。黄家大屋前几个老年妇女坐在一起打着麻将,悠然自乐;陈师傅又一丝不苟地投入了工作,刨杆、装零件、叮当叮当的声音飞出好远……何处寻乡愁?突然间,我恍然大悟,乡愁就在古老的铺屋里;在早晨菜市场菜农摆弄秤儿的欢笑里;在古巷深处的袅袅炊烟里,在老陈用手钻给秤钻眼的嗡嗡声中……
啊!陈师傅,祝你好运,坚守就是胜利,你用尺子丈量出美丽的人生,用锤子敲出心灵的快乐! (曹抗生 )
责编:梁昕
来源:耒阳新闻网
重拳出击 三都镇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犯罪活动
撑起青春“守护伞”!耒阳各乡镇开展“禁毒+反诈”宣传进校园活动
【耒水欢歌】“方寸地”变“增收园” 长坪村1.1万羽“致富鸡”点亮庭院经济
【简讯】马水镇:交通安全进校园,敲响安全“上课铃”
耒阳市人武部送训入校 衡阳理工1200多名新生开启15天军训淬炼
“真枪实弹”等你来体验!耒阳首个军事装备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开放
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耒阳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
耒阳市6个旗舰中医馆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
下载APP
分享到